华声在线5月26日讯(记者 龙腾)5月25日下午,来自长沙县大同星沙二小的学生和家长走进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社文系文物修复室,近距离感知文物修复的神奇和“匠心”。
这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职教周中“开放校园”中一幕。近年来,该校瞄准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深化产教融合,让更多人享受艺术美育,与湖南文化强省战略同频共振,助力湖南创新崛起。
现场:感知文物修复背后的“匠心”
白大褂、实验台,位于该院艺术楼4楼的陶瓷器修复室里,数名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学生,为破损的陶瓷补缺、绘图。
参加体验的孩子和家长们仔细观察着“文物修复师们”的一举一动,脸上充满好奇。
在得知为破损陶瓷碗补缺用的“蜡片”跟牙科医生用的一模一样,10岁的肖紫阳说,文物修复老师就像一个外科医生,“他们让破损文物有了第二次生命”。
陶器、青铜器、木雕、书画等文物的修复方法各有不同。
“太神奇了,我几乎看不出来修复痕迹。”在青铜器修复室,看着柜子里一件件被修复的文物,孩子们连连赞叹。
最让他们惊叹的是修复室一面墙上,挂满了各类锯子、锤子、剪刀、洛阳铲……不远处,一块清代“宝珍堂”牌匾,在文物修复专业学生的手里,诉说那些时光里的故事。
“文物修复是一项细致又耗时的工程,需要掌握美术、雕塑等各种不同的专业技能,最考验人的耐心、专注力。”现场,从事文物修复已有10多年的社文系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老师刘胄坦言。
他凭着精湛的修复技艺,成为国内高校为数不多的修复专业课老师。而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社文系党支部书记蒋平介绍,全省高职院校里,他们是唯一设有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学校。
据了解,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该院“深化产教融合 培育芙蓉工匠”职教宣传周里,还开展包括相关专题学习、文艺进社区 、“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
背后:瞄准需求,与文化强省同频共振
“开放办学是大势所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代职教发展的必经之路,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章华介绍,该院瞄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艺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持续发力,着力建设了戏剧、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专业等特色专业群,传承保护非遗曲目,服务基层公共文化等;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政府、企业共建“双师”制教学模式,发挥全国文化干部(湖南)基地等优势,实现模块化、项目化人才培养,让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此外利用戏剧进校园、进社区的机会,让更多市民享受艺术美育,与湖南文化强省战略同频共振,服务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
“在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我们跟沿海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王章华举了一个例子,浙江从2013年起启动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计划到2020年要建成1万个以上。“我们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专业,就是着眼为基层培养这样的文化服务人才。”
为此,在该院围绕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精神,开展 《会同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艺术职业教育对我省文化强省战略作用的研究》 、《 探索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等一系列的调研。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王章华特别呼吁,希望社会和用人单位摘掉有色眼镜,在1066vip威尼斯的人才招聘上重实践,轻文凭,给职教毕业生更多平等就业和出彩的机会。
链接: